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公辦都更、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
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自辦都更大小事:流程、優勢、條件、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
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
關鍵要素一:公平性
首先,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公正的過程,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都能受益,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且提供適當的賠償。
關鍵要素二:透明度
其次,透明度是關鍵,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詳細的資訊,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
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
自辦都更的召集人,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協助,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如上述居民的人權、整體規劃的公平、公正、透明度未被重視,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
#廖福特 #人權博士 #民進黨 #都更 #中央研究院 #基泰 #人權 #臺北市 #蔣萬安 #都市更新 #政府 #合建 #合作興建意向書 #地主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id=100001053941127
第一封陳情書:
第二封陳情書:
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社區更好的事,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
一 荷花謝了,蓮蓬就不遠了。 臘八過了,年夜飯就近了。年味的歌,從遙遠的故鄉飄來,悠揚而溫暖。你的呼喚,如隱約耳語,藏在長寧竹海香氣四溢的老臘肉里,化在李莊古鎮醉意含情的那壇老燒酒中。 回家的欲望,熾烈如火,交織在行囊擁擠的征途中。 雪花飛舞的季節,蠟梅靜靜地綻放。傲骨的清香,彌漫在,油鍋翻炒的肉香里。兒時的年味饞涎,洋溢成過年的味道。一年的奔波,一身的辛勞,在你溫柔眼神的撫慰下,抖落故地。 二 久別重逢。驚喜,歡聲笑語的背后,淚痕與痛悄然掩隱。 希望的念想,在濃濃的年味中。你淡淡的香氣,從我的心中拂過,如一枝帶露的花,開了一季又一季,還開不夠。 靜謐的村莊,在歲月的林蔭深處,有千年美妙的音符從山的背后飄搖而過。 年復一年,光陰的長河,在這里流逝。多少人,從這里,經過又失去,成長又老去。我要在一場千年的宿醉中,在一個春天的覺醒之夢中,等待你的歸來,歸來。 三 生命在這一刻,絕處逢生。從這里,出發又歸來。沒有凱旋的號角,只有年味的誘惑。沒有燈火闌珊,只有家鄉的燭光、桔子的太陽,照亮我回家的石板小路。 我想,太陽從西邊升起,一定要落在東方。 夜走在晝的前面,花落再花開,誰愿為誰墜入凡塵。我仍是那個小女孩,奔跑如飛。而你,還在我身邊。你的氣息,那么近。你的笑容,那么熟悉。 輕輕地,請為我擦拭那把舊吉它。靜靜地,彈奏那首古老的愛的歌謠。 陽光從窗外透進來,看我的笑靨,如新春的花。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
一不小心 我丟了時間 眨一眨眼 我已經長大 時間啊 你去了哪里 那些年那些事 那些念念不忘的人 越走越遠 都沒有回來過 時間啊 你去了哪里 數不盡的歲月 走不完的路 從未停止過探索 我們注定都是過客 時間啊 你去了哪里 我無數次問自己 卻沒有答案 時間一直陪我同行 也陪我奔跑 我卻從來沒超過 它匆忙的步伐 四季不停輪換 白天和黑夜 流逝不停 時間匆匆地打發我 而我精打細算 不想再打發時間 >>>更多美文:經典現代詩
耕田,當然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農事了,但什么時候耕耘,既要看時令,還要看墑情。 墑情,就是耕土層的含水情況,這對耕耘來說極為重要。墑情小了不行,河灘沙土地還好點,坡上黃土太干,板結成塊,犁不動。太濕了也不行,老牛笨犁,費勁不說,犁出來的泥土不散架,盡是“明條子”,很容易落下一地土坷垃。 土坷垃是農村土語,即耕作后遺留在田里的土塊、土蛋蛋,很常見。但坷垃過大就沒法播種,過多還容易跑墑,咋辦?只有用農具將其打碎。三齒耙、鋤頭掄起來太重,時間長了受不了,農人就制作了一種長把木槌,名字叫:榔頭。 打坷垃,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過去,鄉下有句非常流行的話:在家打坷垃。這話自己說,是自卑、自嘲,換成別人說,就是譏諷、調侃抑或憐憫了。總之,“打坷垃”已成為舊時種地農民最為形象的代名詞。那時,誰家有人不再打坷垃吃上商品糧,一家都榮耀,一村人都羨慕呢。 咋樣才能不落一地坷垃?只有把握好墑情,干濕適度,犁耙出來的新土才細碎、松軟、平整,便于播種。 當暮色四合時,田里的農活也告一段落,鄉親們把勞累了一天的牲口卸套,任它在新翻的田地里痛痛快快地打倆滾兒。打滾兒,許是當牛作馬的牲口最為愜意的一件事吧,一則意味著一天的勞累終于結束了,再則,大概跟我們洗澡一樣清爽舒服吧。說真的,看著犁耙后松軟平整散發著泥土清香的農田,就想起蓄滿陽光的新被褥,別說是牲口,就連人也想在上面打個滾兒呢。 “春耕如翻餅,秋耕如掘井。”耕田是農村最為繁重的農活,舊時的耕作,幾乎全靠畜力。通常,一頭壯牛才能拉動一張鐵鏵犁,若換成騾子或馬得兩匹。農民對牲口有著相依為命的深深依賴和憐惜,通人性的牲口因用力喘著粗氣把頭扎在地上腿直打戰,讓人心疼得不忍揮鞭,農民呢,滿是堿花塵土的褂子就沒有干過。等天黑收工回家時,人和牲口都累得要散架。牲口,被人類馴服后就成了伺候人的一種工具。農民呢?生而為人,卻和牛馬一樣辛苦,又是被什么馴服伺候誰的? 耕作后的田地成為小麥的婚床,又一茬莊稼周而復始在這里孕育、生長、成熟。 其實,不只耕地,莊稼出苗、拔節、抽穗,鄉親無不看重墑情。那年頭,莊稼就是農人命根子,沒有哪戶農家不牽腸掛肚縈系在心的。 小麥成熟前一般要澆上塌墑水、封凍水、返青水、灌漿水。沒有機井或自流灌溉渠的,就只能靠老天爺了,雨水往往是旱地水分的唯一來源。雨的大小,鄉親們總是用墑情去衡量,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表述:四指墑(墑情只有四指深),一犁墑(一個犁鏵的深度),接住墑了(即雨水滲透的深度和田里涵養水分的土層相接了)。 莊稼葉卷了,田里墑小了,倘若恰好這時下了一場雨,那就是甘露了。沒有讀過或根本無從聽說杜甫《春夜喜雨》和蘇東坡《喜雨亭記》的農人,卻如出一轍再現著“憂者以樂,病者以愈”的喜悅。 但若到了收獲季節仍舊陰雨連綿,農人就得犯愁了。“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看著熟透的麥穗被風刮得掉粒了,被雨泡漲發芽了,鄉親們那個心焦啊!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田里太濕,進不去,還得等。就這樣,在煎熬中把最佳農時錯過了。 “五谷、六麥、七豆、八花”,到了莊稼出苗的天數,鄉親們帶著鏟子、鋤頭趕到地里查看出苗情況。看哪兒斷壟了,還要趁墑補苗。墑不夠,那就就近找點水。臨收工,瞅個空隙,還要把一泡熱尿賜給幾棵禾苗。末了,坐在野菊盛開的溝畔,仰望晴空南飛的大雁,看一壟壟綠茸茸的莊稼苗在田地里營造出“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意,點上一支喇叭筒旱煙,跟鄰家聊幾句煙火桑麻的老話。 墑情,其實就是田地的體溫,這個體溫時刻冷暖在農人心上,轉化為他們的懊惱或喜悅。 兒時過年,老式屋門或影壁墻總要貼上“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之類吉祥喜慶祈福的對聯,后來明白,在靠天吃飯的年代,這永遠是天下蒼生的恒久祈盼。 >>>更多美文:美文閱讀
FFG15cEFE15VE
留言列表